樂天Kobo電子書執行長Michael Tamblyn來台推廣新上線的「Kobo Plus訂閱制」服務,席中分享訂閱制趨勢、優點、適合什麼人及Kobo Plus差異化策略。對比知名串流影音平台的操作模式,有幾分類似也有些不同,對訂閱制有興趣、或是正在考慮下訂的人不妨參考看看。
訂閱制的趨勢及Kobo電子書成績
Michael Tamblyn表示至2025年之前,估計全球將有53%的消費者透過訂閱制觀賞媒體內容。以Kobo Plus在義大利的統計為例,有70%是從來沒買過電子書的,而訂戶中有30%雖然已經有訂閱,還是會買單本電子書。
Kobo Plus自2017年首度推出,目前進入全球15個國家,台灣、香港在2024年台北國際書展期間納入,成為亞洲首站。選擇台灣為亞洲首站之一的原因,是2016年Kobo進入台灣時就有不錯的成績,Kobo電子書閱讀器也賣得不錯。而Kobo Plus可從閱讀器中直接訂閱,提供台灣讀者更多服務,讓台灣讀者接觸更多的書。
訂閱制有什麼好處
以讀者而言,訂閱制可看到來自全球各地的內容,而且數量無限,可認識更多作品與作者;以作者而言,可接觸全球市場,擴大自己的讀者群;以出版社而言,可對讀者有更多認識,讓不常見的書更容易進入大眾生活。
Michael Tamblyn談到Kobo Plus進入義大利市場時,很多出版社持觀望態度,於是他們請出版社將銷量為0的書,或是已下架3年到5年的書,上架到Kobo Plus裏面。結果這些書又帶來新的收入、新的讀者。初期投入100本書的出版社,從來都不會只投入100本,之後都會接著投入更多的書。
「在書本的生命週期中,單賣與訂閱適合不同時期。」Michael Tamblyn這麼說。某些讀者對新書或特定作者比較有興趣,會願意去買單本;某些讀者不確定是否喜歡時,就會等Kobo Plus上架了再看,訂閱制可說是延長了書的生命週期。「有點類似看電影,有熱情的人會在剛上院線就去看,沒那麼有興趣的會等進入串流平台後再看。」
Kobo Plus有什麼不同
「Kobo Plus訂閱制」在台灣推出三種方案:
- 每月199元,可閱讀超過150萬本電子書。
- 每月199元,可聆聽超過15萬本有聲書。
- 每月259元,150萬本電子書與15萬本有聲書都可閱讀、聆聽。
每個月都會新增書籍,前14天免費試用,可隨時退訂。
台灣市場其他電子書平台的價格分布在每個月99元至499元間,可閱聽的內容也有分類,例如每個月99元只能看寫真集,每個月129元只能看小說,每個月149元讀到飽等等。
Michael Tamblyn相信他們在台灣市場對出版社、讀者而言都有吸引力,原因主要有三:
- 第一,他們很努力經營與出版社的合作關係。
- 第二,Kobo Plus有來自世界各國語言的書籍,外文書是他們的競爭優勢,其他平台可能只提供中文書。
- 第三,Kobo Plus有好的推薦機制,可將適合的書推薦給讀者。
Kobo Plus與出版社的關係
Kobo有自己的原創內容稱為Kobo Originals,但只佔他們書庫很小的一部份,他們非常仰賴出版社的參與,因為能帶來書籍的多樣化。Kobo Plus的書也是由出版社提供,出版社有自己的行銷策略,可能將趨勢型的書單本銷售,長銷型的放到訂閱制中。Kobo的立場是幫讀者與書做媒合,透過訂閱制讓更多的書被讀者看到。
另一方面,他們也看到個人出版有相當大的潛力,這是為何推出Kobo Writing Life(KWL)自助出版服務的原因,個人出版者通常都非常積極、參與度相當高。Kobo也表示今年會推出KWL繁體中文版,便於台灣作者們操作,也可以台幣獲得收入。
訂閱制的成功關鍵
Michael Tamblyn特別對推薦機制做了更多著墨,「訂閱制成功的要素是讓讀者『持續』閱讀,當價格不再是問題時,重點是當讀者看完一本書後,接下來推薦的是否也能一樣好看。」
Kobo有專屬團隊開發演算法分析讀者喜好,了解他們喜歡看什麼樣的書,看的書越多推薦就越精準。「一般人去書店找書,就是只有書店選的書可看,我們是為讀者打造專屬書店。」
他表示推薦機制可讓讀者發現之前未曾注意到的書,那些他們應該會喜歡,但沒有在出版時發現的書。「暢銷排行榜在訂閱服務中的重要性並沒那麼高,因為推薦機制就可以讓讀者看到他們感興趣的書。我們創造的體驗,也讓出版社擺脫需要花6個月、12個月的時間去為書找讀者。」
如果一段時間內書本沒有順利賣出去,這本書可能就消失在市面上。但是將已下架的書進到訂閱制中,演算法就可推薦給適合的讀者。「這跟這本書是否是當下的新書無關,重要的是對讀者而言算不算新。」根據Kobo統計,已經出版超過一年的書,進入訂閱制後還可提升約30%的銷量。
訂閱制的醍醐味
聽完Michael Tamblyn一席話,印象中與一些常見的內容訂閱服務似乎有那麼點類似。Netflix、Disney+、KKBOX、Spotify、Xbox Game Pass、PlayStation Plus等都有推薦機制,也都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內容。差別在依據內容製作的難易度,影音平台與遊戲平台等更注重於從原創內容製造與競爭對手的區隔,而Kobo、Spotify等就仰賴創作者帶來的數量與多樣性。以往總覺得原創內容非常重要,但是從不同的市場、不同的角色來看,其實也有不同的操作方式。
以本人而言,對電影比對音樂有興趣,即便已訂閱Netflix、Disney+、KKTV,還是會為了重點作品、大螢幕、特效、不被爆雷等因素花錢去電影院看首輪片。音樂的部分就沒那麼熱情,只有花錢在訂閱上,甚至常聽的歌都是老歌,而不是新的熱門歌曲。回到電子書來看,的確是得考慮是否對閱讀需求那麼大,或其實是對特定類型的電子書有熱情,再考慮看看哪種訂閱制適合自己。